知止

词语解释
知止[ zhī zhǐ ]
⒈ 谓志在达到至善的境地。语本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大学之道……在止于至善。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。”谓懂得适可而止;知足。
引证解释
⒈ 谓志在达到至善的境地。
引语本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大学之道……在止於至善。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。”
朱熹 集注:“止者,所当止之地,即至善之所在也。知之,则志有定向。”
唐 柳宗元 《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》诗:“味道怜知止,遗名得自求。”
宋 程颐 《四箴·听箴》:“卓彼先觉,知止有定。闲邪存诚,非礼勿听。”
⒉ 谓懂得适可而止;知足。参见“知止不殆”。
引《韩诗外传》卷五:“贪物而不知止者,虽有天下不富矣。”
《新唐书·李靖传》:“﹝ 靖 ﹞会足疾,恳乞骸骨,帝遣中书侍郎 岑文本 諭旨曰:‘自古富贵而知止者盖少……公今引大体,朕深嘉之。’”
《四游记·铁拐独步遇师》:“知止不求才,金睛半倦开;振衣千仞冈,何必恋尘埃?”
清 唐孙华 《九月十八日高咏堂小集分韵得平字》:“量力宜知止,适志在无营。”
国语辞典
知止[ zhī zhǐ ]
⒈ 适可而止,不作无限的要求。
引《老子·第四四章》:「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」
《四游记·东游记·第四回》:「知止不求才,金睛半倦开,振衣千仞冈,何必恋尘埃?」
⒉ 知其所应止之处。
引《礼记·大学》:「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。」
宋·朱熹〈章句〉:「止者,所当止之地,即至善之所在也。」
分字解释

※ "知止"的意思解释、知止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知止的近音词、同音词
- zhí zhì直至
 - zhì zhǐ制止
 - zhí zhí直直
 - zhí zhǐ直指
 - zhī zhī吱吱
 - zhì zhí滞执
 - zhì zhì郅治
 - zhì zhì制治
 - zhì zhì礩滞
 - zhì zhí挚执
 - zhì zhì制置
 - zhì zhǐ滞止
 - zhì zhì致致
 - zhì zhì稚质
 - zhì zhī致知
 - zhì zhì致志
 - zhí zhì执挚
 - zhì zhí质直
 - zhì zhì翐翐
 - zhì zhì栉栉
 - zhì zhì窒滞
 - zhì zhì掷置
 - zhì zhí治职
 - zhì zhì致治
 - zhì zhì秩秩
 - zhí zhì植治
 - zhí zhì执质
 - zhì zhì治制
 - zhī zhī祗祗
 - zhí zhì直置
 - zhí zhì执贽
 - zhí zhì执滞
 - zhí zhì职志
 - zhí zhì执秩
 - zhǐ zhī指支
 - zhǐ zhí指执
 - zhí zhí直值
 - zhí zhí职职
 - zhì zhì挃挃
 - zhí zhì职秩
 - zhī zhī只衼
 - zhì zhī郅支
 - zhí zhī膱脂
 - zhí zhì植志
 - zhì zhǐ制指
 - zhī zhì知至
 - zhí zhì直质
 - zhǐ zhí指摭
 - zhī zhǐ支指
 - zhī zhí祗直
 - zhì zhì志治
 - zhí zhí殖殖
 - zhí zhì直致
 - zhí zhí樴樴
 - zhí zhì执志
 - zhí zhí植植
 - zhǐ zhǐ止止
 - zhī zhī支支
 - zhí zhí执职
 - zhì zhì豸豸
 
知止的词语组词
知止的造句
1.大家志同道合、知止不殆,在企业不断成长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。
2., 人生在世间,不是精疲力竭的向外追逐,而是内心沉稳的当下无事,不是在世事曲折中斗机弄巧,更不是在烦恼面前班门弄斧,它是内心的一种清澈和宁静,去面对这生活的忽晴忽雨,尘缘哪里了,知止,知息。延参法师
3.人生在世间,不是精疲力竭的向外追逐,而是内心沉稳的当下无事,不是在世事曲折中斗机弄巧,更不是在烦恼面前班门弄斧,它是内心的一种清澈和宁静,去面对这生活的忽晴忽雨,尘缘哪里了,知止,知息。延参法师
4.对于领导干部而言,有自知之明,能够正确审视自己,懂得知足知止,尤为必要和可贵。
5.宇宙还可到达边缘,情性则没有个尽头。只有少欲知止,立个限度。
6.要勤政廉政,艰苦奋斗、埋头苦干,严于律己、真朴简约,知足知止、做出表率。
7.他建议每个人都设置一个合理的目标,不妨换一个角度,多看看自己在过年一年取得的成就,不苛求自己,知足知止、减压放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