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成语 |
解释 |
| 革风易俗 |
改变风气和习俗。 |
| 攀龙附凤 |
附:接触、依附。比喻巴结或投靠有权势声望的人。 |
| 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 |
阋:争吵;墙:门屏。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,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。比喻内部虽有分歧,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。 |
| 平淡无奇 |
奇:特殊。平平淡淡;没有什么显著的、出色的地方。 |
| 三长两短 |
比喻意外的灾祸或事故;现多指死亡。 |
| 到此为止 |
以这里为界限。 |
| 万里长城 |
指我国长城。也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。现也比喻人民的军队。 |
| 心急如焚 |
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。形容心情极其焦急。焚:烧。 |
| 阳春白雪 |
阳春;白雪: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;后来泛指高深的;不通俗的文学艺术。 |
| 斗水活鳞 |
语本《庄子·外物》:“周昨来,有中道而呼者。周顾视车辙中,有鲋鱼焉。周问之曰:‘鲋鱼来!子何为者邪?’对曰:‘我,东海之波臣也。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?’”后因以“斗水活鳞”比喻得到微薄的资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。 |
|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|
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极,混一天算一天,没有积极主动的精神。 |
| 白首之心 |
老年时的壮志。 |
| 尽诚竭节 |
诚:忠诚。节:气节,义节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。亦作“尽节竭诚”、“尽心竭诚”、“尽忠竭力”、“尽忠竭诚”、“尽忠竭节”、“竭忠尽节”。 |
| 切树倒根 |
比喻彻底。 |
| 屡试不爽 |
屡次试验都不错。 |
| 形影相随 |
像人或物体与其影子那样总是在一起。形容关系密切;永不分离。 |
| 匪夷所思 |
匪;即“非”;不是;夷:通“彝”;法度、常规;引申为寻常的;一般的。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。形容人的思想、言谈、技艺、事情等离奇;超出寻常。 |
| 鸡口牛后 |
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,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。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,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。 |
| 刮目相看 |
去掉旧的看法;用新眼光看待。 |
| 如火如荼 |
荼:音图。像火一样红;像茅草花一样白。比喻气势浩大而热烈。 |
| 止戈兴仁 |
止:停止。仁:仁政。停止战争,施行仁政。 |
| 命途多舛 |
舛:不顺,不幸。命运充满不顺。指一生坎坷,屡受挫折。 |
| 首尾两端 |
两端:拿不定主意。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动摇不定。 |
| 他山之石 |
别的山上的石头。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、错误的外力。 |
| 朝升暮合 |
零碎卖米。形容生活困难。 |
| 拆东墙补西墙 |
拆倒东边的墙,以修补西边的墙。比喻临时勉强应付。亦比喻临时救急,不是根本办法。 |
| 无所用心 |
用心:动脑筋。指不动脑筋;什么事情都不关心。 |
| 出神入化 |
神:神妙;化:指化境;极高超的境界。超出神妙;进入化境。形容技艺达到非常高超的境界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