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成语 |
解释 |
| 士别三日,刮目相待 |
指别人已有进步,当另眼相看。 |
| 奉命惟谨 |
形容严格遵照命令行事,不敢稍有违背。 |
| 新仇旧恨 |
新仇加旧恨。形容仇恨深。 |
| 火树银花 |
火树:火红的树;指树上挂满灯彩;银花:银白色的花。指灯光闪亮;绚丽灿烂。 |
| 处之泰然 |
处:处理;对待;之:代词。泰: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。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;沉着镇定。也指对事情无动于衷。也作“泰然处之”。 |
| 骨肉离散 |
骨肉: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。比喻亲人分散,不能团聚。 |
| 存而不议 |
存:保留;议:讨论。指把问题保留下来,暂不讨论。 |
| 意气风发 |
意气:意志和气概;风发:形容俊伟豪迈。形容气概豪迈;精神振奋。 |
| 天涯海角 |
天的边缘;海的尽头。形容非常偏僻遥远的地方。也指彼此相隔极远。涯:边。 |
| 来踪去迹 |
踪、迹:脚印。来去的踪迹;指人、物的来历或事物的前因后果。 |
| 龙腾虎跃 |
腾、跃:跳起;跳跃。像龙那样飞腾;像虎那样跳跃。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。也作“龙跳虎跃。” |
| 废书而叹 |
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。 |
| 扬威耀武 |
见“扬威曜武”。 |
| 行不顾言 |
顾言:顾及自己所说的话。为人处事不守信用。 |
| 气象万千 |
气象:景象;万千:泛指极多。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。 |
| 己溺己饥 |
亦作“己饥己溺”。语出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禹思天下有溺者,由己溺之也;稷思天下有饥者,由己饥之也,是以如是其急也。”后因以“己溺己饥”或“己饥己溺”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,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。 |
| 平心而论 |
论:说。指采取冷静客观的态度作公允的评论;不掺杂任何感情因素。 |
| 文治武功 |
政绩和战功。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。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。 |
| 将功折罪 |
将:拿;用;折:抵偿。用功劳来抵偿罪过。 |
| 安闲自得 |
自得:自己感到舒适。安静清闲,感到非常舒适。 |
| 空腹高心 |
腹内空虚而目空一切。形容并无真才实学。 |
| 不在话下 |
原多用于旧小说中;表示故事暂告一段落;转入别的情节。现多指事物轻微;不值得说或事情当然是这样;用不着说。 |
| 断章截句 |
不顾上下文义,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,而弯曲原意。断、截:割裂。 |
| 坐怀不乱 |
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,没有发生非礼行为。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。 |
| 无声无息 |
息:音信;消息。没有声音;没有气息。形容没有声响;不为人觉察。 |
| 势在必行 |
行:做。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,必须采取行动。 |
| 今夕何夕 |
今夜是何夜?多用作赞叹语。谓此是良辰。 |
| 扯旗放炮 |
比喻公开张扬。 |